English

《苏州古典园林》起死回生记

1999-07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杨永生 我有话说

我国著名建筑学家(1897-1968)刘敦桢先生《苏州古典园林》这部经典著作的文字稿、图稿和照片,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诸多教授的精心保护下,在“文革”中未致散失,终于在1978年由建工出版社精印出版,给世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财富。

该书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头等奖。就其版本来说,由于有许多黑白照片,需要印出层次,采取了当时在北京新华印刷厂保存下来的凹印工艺。

全书用纸精良,豪华精装,更令读者高兴的是这部480页的八开本大型画册,当时只售30元。时至今日,已无法再版,毫无疑义,当为珍本。说起此书的出版,还有一段过程曲折的小故事。

苏州古典园林的调查测绘工作开始于1953年。在刘先生组织指导下,先后参与的专家、教授和学生不下几十人,历时20年,直至1973年才由潘宏西、刘先觉、乐卫忠、郭海生、叶菊华、刘叙杰等教授整理成此书稿。这20年间,刘先生本人撰写、修改、补充达三次之多。

1975年,齐康教授来京出差,同我谈及此书出版一事。当时,“四人帮”虽然在垂死挣扎,我们出版社还是遵照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的多次指示,决定接受出版,并筹划当年12月在苏州召开一次审稿会,请有关专家出席,商讨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。

恰在开会的头一天,人民日报发表了“四人帮”炮制的教育革命的社论,给会议当头一棒,以致有的与会者竟被打昏了,不愿再参与此事,免得刚刚被解放,又要遭批斗。会议期间,还有人奉命天天向上海市有关领导汇报会议情况。有的同志出于好心,劝我们休会,观察一下形势再说。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,多数赞成继续审稿,争取出书,少数则表示同意休会,是否出版待议。

怎么办?那次审稿会是由出版社召开的,本应由出版社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杨俊同志主持。考虑到当时的处境,我作为主管编辑工作的核心小组成员,自告奋勇,由始至终由我一人主持会议。这样做,无非是想保存杨俊,万一发生问题,由我一人承担,即使打倒我,也有人替我说话,暗中设法保护,以免出版社领导成员全军覆没。当时,我的感觉是,千秋功罪,在此一举。

最后,经大家讨论,特别是得到杨廷宝先生的支持,决定书还是要出,不过,要请潘宏西先生牵头写一篇对此书加以批判的前言再正式出版,或内部发行,或公开发行,再议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,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。

到了1976年10月,“四人帮”彻底跨台,批判性的前言,当然也就没必要再写了。

1978年该书出版后,受到国内外重视。中国国际图书发行公司虽有订货,数量不多,以致不久即不得不改为只能用“外汇券”购书。80年代初,台湾一家出版商还发行了盗版本,幸好留下了刘敦桢的署名,其他人,对不起,统统去掉姓名。日本和美国的出版商也都看中此书,经过译者努力,80年代先后出版了日文版和英文版,在世界范围内流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